今年秋分是几号?这天忌吃,很多人却吃错了

星座运势 (8) 2025-04-28 23:06:30

2025年的秋分将在9月23日翩然而至,这一天不仅是昼夜平分的天文节点,更是丰收与养生的交汇点。当阳光温柔地拂过赤道,北半球的我们正式告别暑热,迎来“稻浪翻金、桂子飘香”的深秋画卷。不过,秋分的魅力可不止于风景——它的饮食禁忌里藏着古人千年的智慧,却也成了现代人最容易踩中的“健康陷阱”。


秋分三忌:这些食物别贪嘴

秋分时节,阳气收敛,脾胃像被秋露打湿的泥土般敏感脆弱。老祖宗留下的“秋不食肺”“秋瓜坏肚”等谚语,如今却被不少人抛诸脑后。看看下面这张“忌口清单”,你中招了吗?

忌口食物 原因 替代推荐
西瓜、苦瓜等寒凉瓜果 损伤脾阳,引发腹泻(“秋瓜坏肚”的元凶) 南瓜、山药等温性根茎类蔬菜
烧烤炸鸡等燥热食物 加重秋燥,诱发喉咙干痛(像给干燥的柴堆添了把火) 百合银耳羹、蜂蜜炖梨
螃蟹等大寒水产 过量食用易致胃寒腹痛(搭配姜醋可中和寒性) 鲫鱼豆腐汤等平性水产
苦味蔬菜(如苦菊) 中医认为“苦性燥”,会加倍消耗津液(好比秋日里刮起干燥风) 莲藕、荸荠等清润食材

舌尖上的秋分:养生其实很美味

别以为忌口就意味着寡淡!古人秋分祭月的供品,早为我们写好了“润燥食谱”:芝麻糊像黑缎子般滑入喉咙,秋梨膏在舌尖化开清甜,桂花酒酿圆子则用暖意熨帖肠胃。尤其推荐“秋汤”——客家人用野苋菜与鱼片熬煮,唱着“秋汤灌脏,平安健康”的童谣,把养生熬成了诗意。


那些被误解的秋分习俗

“春捂秋冻”≠硬扛冷风:老人和孩子该穿暖就穿暖,所谓“秋冻”其实是让健康人群缓慢适应温差,而非在寒风中瑟瑟发抖。

“贴秋膘”≠狂吃肉:现代人营养过剩,秋补更推荐平补——一碗山药小米粥的滋养,远胜红烧肉的油腻。

秋分就像天地间温柔的提醒:在寒暑平衡的这一天,让我们也找回身体的平衡。毕竟,顺应时令的智慧,从来都藏在最质朴的一粥一饭里。

THE END
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