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## 夫妻店适合做美团吗?——一场小店与大平台的“双向奔赴”
美团这类平台像一条“数字高速公路”,而夫妻店就像路边的小驿站。如今,这条公路正主动向驿站抛出橄榄枝——数据显示,2022年夫妻店在美团订单量同比增长110%,部分店铺利润甚至翻了10倍。原因很简单:消费者越来越爱“外卖买万物”,从酱油到砂锅,30分钟到家的服务让小店突破了时空限制。
比起连锁超市,夫妻店更像社区的“哆啦A梦口袋”:
熟人经济:能记住老客喜好,甚至代收快递、赊账服务;
快速反应:今天网红零食火,明天就能上架,连锁店却要层层审批;
成本控制:没有品牌溢价,一瓶酱油能比永辉便宜5元。
(表:夫妻店VS连锁超市对比)
维度 | 夫妻店 | 连锁超市 |
---|---|---|
价格 | 低价灵活,可砍价 | 统一定价,促销周期固定 |
服务 | 代收快递、定制商品 | 标准化服务,流程规范 |
决策速度 | 当天调整货品 | 需总部批准,耗时较长 |
别被数据冲昏头!夫妻店接入美团后仍是“薄利生意”:
利润率仅2%:扣除平台抽成、配送成本后,赚的是辛苦钱;
竞争白热化:美团闪电仓、小象超市等“正规军”也在抢市场,部分区域已出现价格战;
隐形成本:熬夜接单、打包人力、库存管理都是新课题。
“轻加盟”模式:保留招牌,只接入美团部分服务(如鲜食专区联营),避免被平台绑定;
打差异牌:主推本地特色商品(如辣味零食、手工酱料),避开与连锁店的标品竞争;
社群+外卖双驱动:用微信群做预售,到店自提带动线下客流,线上订单延长营业时间。
夫妻店和美团的关系,就像小渔船搭上了大货轮——能借力远航,但得先学会掌舵。关键不是“做不做”,而是“怎么做好”:用好熟人信任、灵活选品、控制成本,才能把平台的流量变成自家的“铁粉”。
(注:部分案例来自广州杨佳龙夫妇、北京周宇等真实转型故事。)
上一篇
下一篇